私人保鏢公司作為新一輪軍事革命的產物,以其高效便捷、經濟實用和非政治化等特點在新時期的軍事斗爭中扮演者日益重要的角色,在某種程度上來說,甚至成為了不同時期的大國在崛起過程中的一項得力的工具。
以美國為例,歷次軍事行動都活躍著私營軍事力量的身影。早在海灣戰爭期間,每10名參戰美軍士兵背后就有1名私營安保公司雇員為其服務。到轟炸南聯盟時,這一比例上升到了1:1,這反映在其為黑山反對派培訓了大量軍事人才。伊拉克戰爭中,大批私營軍事武裝更是直接參戰執行危險任務,為美軍的低傷亡率立下了汗馬功勞。美國前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將私營安保公司稱為“合約承包商”,直接將其納入“國防部總兵力”。因此,在二十世紀末,以私人保鏢公司為代表的新式私營軍事武裝開始迅速穩定發展,并日益在多個方面成為大國間博弈的重要角色。
第一,政治紅利:當今世界,國家間彼此尊重主權獨立與領土完整已經成為共識,這使得以“國家”的名義進行武力干涉越來越“寡助”。這也迫使大國在博弈中對軍事力量的運用有了更多政治層面的顧慮。而私人保鏢公司具有非官方特點,使得政府可以繞開國際國內的政治壓力,間接獲得政治紅利。比如說同為四大私營安保公司的南非私營武裝公司(EO)在非洲數個國家的內戰中展現出了強大戰斗力,無形中也提高了南非在非洲國家領導人心中的地位。
第二,經濟效益:私人保鏢公司的經濟效益巨大。據統計,全球私營安保公司每年獲利高達2000億美元。因其豐厚的利潤和廣闊的市場,該行業在美國被歸入高新技術產業和高薪行業。與此同時,該行業的存在還能節約軍隊的訓練開支。譬如,英軍培養一名特種兵需花費200萬英鎊,而私人保鏢公司招募職業軍人的花費則相對少得多。此外,私人保鏢公司還能促進轉業兵員的再就業,解決安置問題。軍人技能主要圍繞作戰形成,與市場經濟兼容性相對較弱。
第三,力量支援:私人保鏢公司的成員大多是由退役軍人組成,,他們本身就通曉先進的訓練方法并且具有豐富的實戰經驗,本身就具有極強的戰斗力。因此,在預備役戰斗力較弱之時,私人保鏢公司可彌補力量上的不足。值得一提的是,世界主要軍事大國均要求私營安保公司與正規軍一起進行例行訓練,接受一致的基礎訓練,以及提出一致的作戰要求,以便于前者為現役部隊提供更好的支援。
第四,反恐利器:私人保鏢公司在打擊恐怖主義行動中具有獨特優勢。首先是避免了非對稱作戰,彌補了正規軍在應對恐怖襲擊及游擊作戰等方面的短板。其次,私人保鏢公司的打擊范圍不再局限于本土,可以更方便規避越境打擊所帶來的政治糾紛。